LINE_ALBUM_書_221108.jpg

當年2010年中文版出版時看完時的震撼依然清晰、同年度翻拍的電影版也完全不減書的精彩、有點詩意甚至輕快活潑的畫面對應劇情的陰暗給人一種強烈的衝突感、松隆子演技棒到沒話說。印象中書的敘述不難,看到推薦書目裡有這本就買來看看,這種對話多的日常小說很符合我的日文程度。  這本真的是湊佳苗作品中必讀的小說,後來雖也有很多大賣也有翻拍影視的作品,但情感震撼都不及這本。

日文所需程度: 字彙多的N3~N2
告白電影版觀影感想

 

     故事簡介     

  當倫理和正義分歧,你該選哪邊?

  一位中學女老師在校園游泳池內發現自己的四歲女兒意外溺斃,後來經她私下調查,原來是班上兩位學生謀殺的,但殺人動機實在荒唐。痛失愛女的老師辭職,不向警方申請重新調查,而在結業式那天向全班學生告白真相,並透露了她的復仇計畫,在學生們的心底種下恐懼的因子……
 

  全新的校園犯罪書寫

  作者利用《罪與罰》的反推理手法來心理分析新世代教育和校園犯罪,各篇章由受害者親人、嫌疑犯學生、嫌犯的家人及女同學等主觀視角分別告白,一步步逼近犯罪動機的核心,藉此也提出許多重要問題,像是師生親子關係如何有效溝通、校園犯罪的法律面和道德面的懲罰該如何拿捏、如何與疑似有問題的學生相處來預防犯罪、如何落實個別化人格教育、青少年犯罪的法律規章是否該檢討等等,小說適切地用個人的自白故事點出當今教育出了問題的因果所在。
 

  全書的結局極具爭議,是「考驗大家的倫理觀和正義感」(本書日文版編輯平野優佳的話),《讀賣新聞》報導說很多人就是因為想跟別人討論一下這個結尾,而向身邊的人推薦此書。

 

mia素材 (35).gif

湊佳苗這本出道作當初可說是一鳴驚人,精準地觀察及描繪不同角色間的各種想法,痛失愛女的女老師、有點小聰明但得不到周圍大人關愛的孩子、在極度寵溺下長大但發現自己沒有很厲害的孩子、依循早逝父母養育自己跟弟弟不同教養方式寵溺兒子嚴格管教女兒的媽媽、看似一般家庭優等生但對人生對生命很多不滿的孩子。 整本書分成六章,前五章各由一個人的視角出發,每個人都只關注自己的感受自己愛的人受的傷,把過錯的責任往外推,但他們是都真心相信自己認知的世界與感受才是正確的。  以下討論略有討論到書中情節,慎入,總而言之是個推薦到爆、很值得一看的小說。

 

我自己把這本書的主題放在"家庭關係"與"私刑正義",原先好像都是分類在校園犯罪的範疇、不過我覺得精彩的點是校園以外的家庭描寫、以及對於失去愛女的老師森口逕自進行報復行為的討論。  兩個迥然不同的家庭、養育出截然不同的孩子,但一樣對周遭充滿憤世嫉俗的情緒。 渡邊修哉頗為聰明,在班上獨來獨往、但因為會修掉成人片的馬賽克在男同學間頗受敬畏歡迎;但他跟親生母親已經分開數年、父親繼母也跟他頗為疏離。  另個下村直樹就是個普通的孩子,從小在母親寵溺稱讚下成長、到小學末就漸漸明白自己不是母親口中說的那樣優秀、不管做什麼最多只能中間偏上、覺得媽媽沒什麼可以稱讚他只能一直說他個性溫柔,不是像母親的弟弟一樣那麼優秀。  

 

第一章老師森口的晨會講話就投下很多震撼彈,第一個震撼彈決定要離職了,是因為那個事件嗎? 是的是因為女兒在學校泳池溺斃的事件。  這期間森口看似漫無邊際隨便亂聊,聊到學生有事時導師出現、卻被學生設計陷害、因此學校規定自己班上的異性學生出事、要由別班的同性老師出現;聊到了少年法的規範;聊到了教育部實驗強制喝牛奶的目的。 第二個震撼彈是女兒不是意外死的,是班上同學殺死的。  第三個則是森口選擇自己動手的制裁。

 

最後一章是渡邊修哉寫給母親的長文,將所有前面藉由不同人視角接露的事實完整拼接在一起;也描繪出修哉從小的生長環境、與他口中一直提到已經數年不見的高材生優秀親生母親的事情;後來父親再婚、 原以為自己已經融入家庭、但繼母懷孕後卻以安靜看書為由讓修哉一個人搬到已經成空屋的老家。 這次重看覺得對修哉有比較多同情,覺得他的所作所為,親生母親以及父親繼母其實要負上最多責任,漠視了一個小孩對愛與關懷的需求。 森口也曾後悔,是不是當時修哉第一次拿讓人觸電的惡作劇錢包來,只要肯定鼓勵他,修哉就不會一直往歪路走,但身為一個大人,該對這種惡作劇鼓勵嗎?  最後就像森口說的,這一切還是修哉自己的選擇,他犯的罪只能怪自己、再來頂多就是怪親生母親,那個因為自己人生夢想不能實現就把怒氣發現在小孩身上的媽媽、跟有機會實現夢想後即刻離去、卻又在離去之前留下一點不負責任溫情的媽媽。


最後的最後是個名符其實的大爆點,其實我很想知道修哉的親生母親在見了森口、聽森口說她前段婚姻中留下的那個兒子的所作所為到底反應是什麼,不過書與電影在這部分都留給讀者自己想像。  森口的報復執著之心另人咋舌,重讀時有時候會覺得報復到這樣會不會太狠、這兩個少年或許不是沒有改頭換面的可能(如果周圍可以有足夠支持,例如說直樹的媽媽不要再溺愛孩子面對現實這類的),但認真一想自己與愛的人生育的孩子就這樣因為中學生的幼稚與憤世嫉俗而死、那心中的不甘與憤恨在看到殺人兇手這樣不以為意、一個狡詐說謊求脫身、一個巴不得事情鬧大自己因為犯罪出名紅了母親就會出現,即使曾出現一點憐憫應該也立刻消失殆盡。   對於直樹跟他媽媽的事件,雖然可憐,但就像森口說的,要不是他殺了女兒愛美,就不會有後面這些事情,這樣的但書感想也在我閱讀時屢次出現在心底。

題外話,電影中很有存在感的班長美月,在重讀時覺得比較薄弱莫名,感覺是為了讓修哉的存在感與偏頗價值觀更為立體而存在的角色。 但美月這角色也反映了一部分雖然生活中沒有什麼特別的問題、看起來也彷彿就是一般乖巧文靜的學生,內心卻對犯罪有莫名崇拜的小孩,美月覺得自己跟書中出現篇幅不小下毒殺死全家在網誌上記錄的露納西有所關聯,感覺也是滿想模仿露納西的......,可能是期待生活更刺激精彩?

 

再次讀完依舊覺得真是一本很值得閱讀討論的書,面對這樣沒有悔意、就算讓警察得知事實也因為未成年可能不會受任何懲罰的殺人兇手,怎樣才是適合他們的懲罰?  森口的行為是不是太過?   最後森口對修哉說,我也很想親手殺了你,但如果死前你對於殺死愛美依然一點愧疚認錯的意思都沒有,那殺了你也沒有意義。  刑罰原本的目的、跟受害者家屬的心情,應該都是很想要看到犯罪者誠心認錯吧,可是事實上常不能如願,如果能夠撇開道德看待,森口對修哉的懲罰,真的是最適合讓修哉痛苦一輩子的作法了......。

不管書與電影都是大推的作品!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本屋大賞 湊佳苗 告白
    全站熱搜

    人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