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奧運比賽的期間,因為太緊張了我無法專心看比賽,所以偶而會看一下書減輕一點緊張的感覺。 今年的奧運實在太精采,不管有沒有得牌、得到的獎項是否如自己預期,都讓人感動到不行,謝謝所有參賽的選手們,希望我們政府能夠好好照顧國手們、還有培育想把運動當職業的新生代們。
離題了,這本書作者的文筆真的十分幽默,分享了從醫學院畢業後六年裡遇到的一些驚人的人與事。 即使台灣人大多都很羨慕醫生、覺得很好賺(曾經吃飯時聽到隔壁桌爸爸在念看起來是國中生的妹妹,叫她要好好唸書跟哥哥一樣把醫生當目標,以後就能坐著賺,我跟謝先生相視一眼默默笑了一下,我立刻PO文到臉書說這件事,其中一個同學回: 如果以後我女兒說要當醫生,我就打斷她的腿。 XDDD),但健保制度的黑暗以及剝削真的不足為外人道(遠目)。 讀了此書才知道,沒想到英國更慘阿.......囧。
內容簡介
隱藏在光鮮崇高的白袍底下,
是龐大的壓力,以及一顆瀕臨崩潰的脆弱心靈。
在這本一篇篇看似爆笑的私密日記,承載的是一名醫生人後不為人知的辛酸……
歡迎來到菜鳥醫生的瘋狂人生:每週工作97小時、令人壓力大到抓狂的生死決策、如海嘯般噴發的各種人體體液,還有比醫院停車場計時器還少的可憐時薪。菜鳥醫師亞當.凱在度過永無止盡的瘋狂白晝及睡眠不足的夜晚,永遠失蹤的週末假期,帶著血汗與淚水寫下他的菜鳥醫師白袍日記,大膽揭露NHS英國國家醫療體系前線人員最爆笑、驚恐及心碎的各種大大小小時刻,絕對令你捧腹大笑!
出身猶太醫生世家、自小成績優秀的亞當,在所知無多的狀況下進入醫學院,畢業後開始了實習生涯,殊不知,這卻是他憂鬱症的開端……他必須時時面對英國健保體系的荒謬與剝削、長期加班與睡眠剝奪成為生活日常、可怕病人的無理要求與暴力相向、面對生命逝去的悲嘆無力,而完成救人使命、覺得自己對社會總算能小有貢獻的那股成就感,是支持他能繼續苦撐的唯一原因。
他當初選擇專科時,特意挑選婦產科,是因為接生寶寶的喜悅,至少能讓他在充滿人間悲苦的醫院裡,還能看到一扇光亮的窗。但某次剖腹手術時發生的意外狀況(嬰兒死亡、母親生命垂危),讓他陷入低潮,一直走不出來,最後,他決定辭職,終結這一場他雖然熱愛奉獻但無法承受的惡夢。
「我不會想念當醫生時的可怕日子,但我的確很想念那些美好時光。我想念同事,想念助人的感覺,想念那種開車回家時、自己有所貢獻的那種感覺。我也對這個國家感到很慚愧,因為它在我身上投注了這麼龐大的訓練經費,我卻只是一走了之。」
眾所皆知,在台灣醫療業其實已經是比較高技術的服務業,在健保制度以及國民經濟提昇之下,特產台灣鯛很常見。 但看了這本書,發現哇塞台灣雖然是很多趾高氣昂(你知道我是誰嗎、我認識某某議員這類的)、貪小便宜的狀況,但他遇見的怪咖、真的怪到讓人忍不住瞪大眼睛張開嘴巴阿,加上幽默風趣的文筆,看得很輕鬆一下子就閱讀大半。
英國跟台灣一樣是全民健保制,但是他們已73歲的英國國民保健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看書中講起來自付額應該是更低的。 然後有認真執行分層醫療,所以不會小病都往大醫院擠,基本上都要家庭醫生轉介。 聽起來很令人羨慕,可惜(但可能也很多人不在乎)的是,這樣低廉的醫療,是基層醫療人員過度的長時間工時以及低給付努力撐起來的,總是就是燃燒大家的奉獻心、燃燒功德。 對病人而言,就醫也需要漫長的時間等待轉診與安排入院(除非超嚴重或緊急)。
雖說如此,關於超長工時以及心理的負擔,在這本書也都是用詼諧的方式呈現。 英國好像有個機構是讓想打工的醫生登記、然後會幫忙媒合(有點像台灣打零工的那種小公司?),有次他下班前跟來打工的醫生交接,那個醫生英文不是很好,聽作者一一交接病人的資料、一個比一個麻煩很多都可能會需要緊急接生或開刀,臉色越來越難看。 作者心想說他好像講得太可怕,所以補句不是大家都這麼嚴重,安慰一下他。 沒想到打工的醫生問說,我想知道的是,還有其他醫生在嗎? 我一定要自己手術嗎? 我沒有做過那些手術......。 作者也只能深吸一口氣,微笑地請他回去,再度接下12個小時無薪的值班。
台灣醫生的工時也是很長,但看此書感覺英國更長,delay下班是常態(台灣可能看科別跟運氣吧),看他描述我都忍不住要為他還有他的伴侶掬一把同情的淚水,覺得英國醫生可以找到另一半、甚至結婚有小孩根本是奇蹟。也太難見到面了吧~。 而且因為低薪,在少有的休假裡,作者還會去外面的私人婦產診所打工,在他眼裡私人婦產科診所收費高、但是真的遇到緊急問題卻又無法處理只能送醫院,他自己是完全不會想要賭運氣去私人診所生產。 有次遇到孕婦狀況緊急,他判斷應該要立刻接生,打電話問原本的主治想要怎麼處理,主治大怒說不准碰他的病人、他馬上就到,但誰知道他的馬上是五分鐘還是半小時一小時? 作者決定不要碰運氣搶救病人,也幸好他當機立斷,救回了寶寶跟產婦一命。 後來快一小時才到的主治對他表達誠摯感謝,作者寫說,他當然要感謝我,為了我的這個緊急處理,他可以多跟病人多收好幾千英鎊。 看這本書的途中,我想說為什麼他待的婦產科狀況這麼多,大部分晚上值班都沒辦法睡覺,同時間遇到兩三個緊急要處理的狀況也不少。後來查了才知道因為英國實施分級制度,所以本來會到醫院住院的就是比較嚴重的了。
隨著日子紀錄下來的,有各式各樣爆笑的病人還有情形,真的會讓人噗嗤笑出來的那種。例如把各式各樣的東西塞在陰道或肛門的病患不時就會出現一個,例如刷子阿~(而且是毛的那端先進去)、遙控器阿(上面還有保險套)、還有次是尿液檢體(因為毒蟲知道體檢會不過,所以先要求媽媽尿尿給她裝起來塞進去,想說到時候調包,結果沒想到拿不出來)。 在生產的時候,旁邊握著太太手的新手爸爸,看到嬰兒頭出來的時候,驚慌大喊說他怎麼沒有臉!!(註:多半是臉部朝下), 害新手媽媽頓時激動大哭、大失血又會陰撕裂,頓時場面變得很緊急。(沉默) 或是很多搞不懂女生其實有尿道跟陰道口的準新手爸爸(這件事真的很神奇,台灣也不少喔,到底大家健康教育都學了什麼),看到醫生將導尿管在產婦身上施作完畢以後,禮貌問說,請問醫生這樣等下不會擋到北鼻出來嗎?
總之這本書,即使完全不懂醫療、跟醫療沒有關係的讀者也可以閱讀得很開心~。
以下有透漏劇情
後來作者離開醫院,是因為在當他資深醫師的時候(當主治醫師之前最資深的職位),下面的住院醫師自告奮勇說要操刀,他就在旁監督,沒特別去查看產前做的檢查是否確實安全等等,結果生產中遇到緊急狀況,搶救不及,沒有把病人搶救回來。 此後作者就很自責,如果他有親自查看產前超音波就好了,這個他一定看得出來。 不敢再放手把事情往下放,所有事情都事必躬親,等注意到時候,發現自己已經超過半年沒有笑過了。
於是他就放下離開六年醫學院+六年執業的生涯。書的開頭就說,爸媽(他們全家都醫生)至今都還沒原諒他。 不知道看了此書的父母,有沒有能夠比較理解他呢。 他寫這本書的契機,是因為2016年時,「為了解決英國健保制度(NHS)長期的人力不足與醫療品質問題,保守黨政府在前總理卡麥隆(David Cameron)的主持下,大力推動「7天看診」的新政,透過增加工時的方式——將5天平日班、2天周末班的制度,改為6日平日班、1天假日班——減低人事支出,並將「榨取」得來的醫生勞力,用以填補看診時間增長的人力成本。」(此段來自轉角國際) 當時基層醫生發行罷工抗議,但被政府形容成醫生這樣罔顧道德、只是貪心想賺更多的錢,在大部分民眾其實算是會得利的狀況下(是嗎?),即使多次罷工,但這法案還是通過了。 於是作者覺得他應該把自己過去的經驗寫出來,讓大眾知道醫生到底在幹麼,到底面對了怎樣嚴重的睡眠剝奪、失去生活以及與親人相處的時間、以及壓力與憂鬱的折磨。
作者現在在做電視編劇(另一半也是電視編劇,冰與火之歌劇組的)(應該也是因為伴侶自己也超忙所以才沒有分手吧xd,當然還有超越常人的包容與寬容),這本書也已經賣出版權要拍電視劇,希望拍得有趣~。
延伸閱讀
報導者 / 疫情風暴中,72年歷史的英國NHS公醫制陷改革困局
商周 / 看病、開刀、分娩都不用錢!英國「地表最強健保」,為何反而讓疫情失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