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了「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一書,對於日本書店店員的職人精神很佩服,因此看到這本由資深日本書店店員描述著她長達四十年的書店生涯與現今嚴峻書店生態的書,就莫名想要支持一下,可能也是因為看到很多台灣獨立書店感言的關係吧,結果沒想到意外地很好看,大概原先預想是比較生硬或平鋪直述的模式的關係吧。


 書籍介紹 (來自博客來) 

也許下個十年,將再沒有書店店員這個職位。
那些守護著書本的人們,也會消失嗎?

田口久美子於一九七三年開啟書店店員生涯,其後四十年如同一場巡禮。
她的巡禮是為了贖罪,必須將書店人生使她充滿活力的這股「熱情」,傳遞給下一個世代。

她從小型書店KIDDY LAND一路輾轉,見證了個性化書店LIBRO持續二十年引領熱潮,最後成為大型書店淳久堂池袋店副店長。她經歷了書店欣欣向榮的時期,而後……


2000年,泡沫經濟來臨,亞馬遜登陸日本。


如野獸般撕扯日本書店業,翻轉書店經營的傳統模式。
同時,網路新浪潮席捲全世界,在日漸頹敗的書店文化中,紙本書已不再是讀者首選,無形的電子書儼然成為趨勢。
書店正逐漸失去「販售的商品」迅速走向滅亡。

然而,身為書店店員的他們從未屈服。
書店不只是販售書籍的場所,更是將承載著文字重量的紙本書,遞至讀者手中的一種知識與精神的傳承。
他們正憑著微薄的力量持續奮鬥,對殘酷的現實吶喊出「書店不屈宣言」──

作者以自身四十年書店工作經驗,記述了日本書店產業的興衰,深究實體書店與紙本書遇到的困境,並對書市有深入的觀察。
透過與第一線書店店員們對話,記錄書店現場實錄。

mia素材 (31).gif

 讀後感 

日本職人精神真的會在很多意想不到的細節中展現,經由這本資深書店店員作者跟不同家書店、負責不同領域書櫃的店員之間的訪問對談,可以看見從繁榮到如今陷入困難的實體書店李,店員們竭盡腦汁地想要吸引更多愛書人實際到店面摸書、購買書,還有他們怎麼仔細安排書在書架上的排列,原本真的是沒有仔細想過書的排列其實是這麼有技巧跟心力的事情。更不要說最麻煩、花體力的上架了。

這本書大概前半段,雖然也有談到書店的衰微,但更多我覺得是讓人愉快的畫面,例如書店店員一開始入行的情形,努力上手熟悉其負責的領域,當被客人稱讚的愉快......等等,或是作者在訪問她自己比較不熟悉的輕小說、漫畫書區時,讓人莞爾的問題。 或是大型書店展店的忙碌、電腦系統在書店營運普及的過程等等,都讓我覺得很有趣,因為是原先不知道的一面。  但也有一些不這麼認同,或是想要討論的,所以以下都是比較針對不同意部分的感想,但是是很推薦這書的喔。

 

台灣同樣也面對著實體書店的衰微,房價的高昂、閱讀人口的減少、電子書的興起、網路書店的便利與價格競爭,對實體店面的生存真的是很不利。慚愧地說我也是那種做過在書店翻翻喜歡的書、然後再回家下單,為了省錢而開心的人,書店店員們不管哪個國家,應該都對這種行為憤憤不平吧? 不過,這真的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啊,就台灣來說,最近我很喜歡看的外國人對台灣感覺的影片,喜愛台灣的外國朋友們常常會提到台灣的便利以及東西的便宜(餐飲類),但台灣人自己清楚是因為台灣薪資夠低、賺取薄利才能夠提供如此便利、便宜的生活。也因此大部分人的生活,的確是需要能省就省......。  不過現在經濟較為寬裕了,也認知到實體書店經營的困難,看到有理念的書店一間間收掉真的滿難過的,因此就想要多在實體店面消費,以實際行動維持自己喜歡逛書店的樂趣。但我也能理解想要在網路書店買書,求取便利跟便宜的心情~。

 

書裡藉由跟店員們的對談,講到很多一般消費者不太清楚的事情。例如新書上市時要決定叫多少量、要抓準時機斷貨(以免庫存太多);雜誌跟漫畫的消長;出版社、經銷商、運輸業與書店的關係,還有日本對於書本價格規定的「再販制」(書不管在哪裡買都是一樣的價錢、各通路不能自行降低價錢,削價競爭);讓出版社到書店這條產業鏈得以穩定維持。  但在亞馬遜電商大舉入侵日本後,日本實體書籍販售大受打擊,因為亞馬遜之前在日本的收入不用繳稅,又有足夠多他類產品可以有充足利潤,因此可以提供集點、免運等等促銷吸引買書的人;還有便利性也是真的很重要的因素,點點手指,就不用在書店找書、或是訂書等書了。

作者心痛地說,這樣不是就少了找書、買了書結果發現自己不喜歡這種的樂趣了嗎。
我覺得慢慢的生活步調、尋書、碰碰運氣找書,的確是有種樂趣,我也是滿喜歡去書店晃晃看有沒有意外遇到好書,不過說實在工作以後實在忙碌,若是有時候可以不出門直接在網路上逛書店,就找到好書訂了等書來,也是覺得很開心。 然後,買錯書的樂趣我個人是無法體會囧,光是借書借到不好看的書就已經夠悶了,買的書不喜歡就更悶了啊orzzzz。

作者也對於現在偏重可以立刻使用的方法類書籍不太喜歡,例如金融商業管理這些類型的。現在不是常有標題清楚明瞭地說做這些XXX,就可以XXX等等的書。作者似乎挺惋惜難道現在大家都不踏實做學問了嗎,似乎是覺得應該不能捨棄從經典中自己閱讀獲得心得的過程,直接看簡潔整理、甚至畫好重點的書有點偷吃步。 說實在我覺得坊間這種書真的好多,每個標題都很聳動厲害反而讓人難選書,但這類型的書寫得好的,真的是很省時間呢。   還有例如旅遊類的書,應該是最受網路發達影響的吧,這類型最需要資訊的更新,而書籍一次印出來就必須要賣得差不多才會再改版印製,當然不及網路的方便快速。   不過我個人是滿喜歡買旅遊書的,比較喜歡人家系統性整理好的東西。

書中有滿多篇幅都在討論亞馬遜電商,我想日本書店職人們對於網路書店的鯨吞蠶食真的很心痛吧,尤其是這個電商甚至還不是日本自己的公司,也不在意維持書店的文化,甚至直接掌握了出版社(因為賣的量夠大,日本亞馬遜近年一直試圖繞過經銷商,用更快用便宜地價格直接跟出版社買書)。 這對消費者來說有什麼不好呢? 說實在短期還真的沒有什麼不好,但長遠來看,若是出版社的命脈都掐在追求更低成本的外商手上,是不是會在出版社只能更依賴他們之後,坐地喊價讓出版社更難經營、更難產出好作品呢?  消費行為有時候很難分辨好壞,不知道習慣的方便便宜,是不是會害到以後的自己。

作者討論到電子書的問題,感嘆日本電子書幾乎都是亞馬遜kindle的天下,也感嘆因為電子書興起加速實體店面的式微,尤其是漫畫跟雜誌兩類型。 之前我也曾考慮過是否該加入電子書的陣營,但主要是因為書櫃容納的問題,不管日本還台灣的愛書人應該都有書沒地方放的困擾吧,所以才想說是否要開始使用電子書,不過我實在不是很喜歡透過螢幕看書、也喜歡實體書的觸感,因此還沒真的下定決心購入一個電子閱讀器(雖然ipad這類的也可以,但螢幕太亮閱讀多應該比較傷眼吧?)。

還有作者雖然在訪問輕小說、漫畫負責人的片段中,虛心請教、很尊重他們,但我覺得作者是很傳統路線的人,打從心裡不太認同這些「書」,也頗感嘆現在書店很大比例是靠漫畫輕小說這兩類支撐,也感嘆甚至很多文學類小說、文庫本一上市就是用漫畫風格的封面。(OS:痾,這樣...很不好嗎?太輕挑不莊重嗎?)  書中寫到「我聽說連日本首相、副首相都喜歡漫畫。...首相還在里約奧運閉幕式上洋洋得意地扮演“馬力歐”,此舉被籲為日本次文化名副其實的頂點! 他們的素養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兩人都可說是上流社會出生,可能是爬到頂點後就不需要素養了吧。」 (OS:......這樣的舉動是沒有素養? 因為那是電動角色嗎!? @@)

作者在書末提到,她覺得現在日本出版界應該要攜手合作,屏除東販、日販兩大出版體系的界線,用個日本自己出版業團結的網路書店,才能夠有足夠庫存、速度出貨,而且網路書店不是只是冷冰冰的購物網站,而是要求編輯、美編等營造「有人情味的網路書店」。 這部分我覺得是日本雖然在大家印象中是很高科技的國家,但電腦資訊能力卻出乎意料地不是很普及、尤其是四十歲以上的族群(作者自己也數次提到電腦化的辛苦與便利,還有再適應新系統的困難,但年輕人就比較快上手),相對起來台灣資訊普及的年齡層就比較廣。但日本的科技大臣(忘記正確職務名稱)是個垂垂老矣的阿公,自己都說他不會用電腦,幕僚會用就好了囧,所以網路書店的這部分,我個人覺得是正在高階管理階層的上一代,或許因為不熟悉新科技、或許是對舊有傳統的堅持,沒有跟上潮流的緣故。  雖然我現在覺得要多支持實體書店,但說實在台灣網路書店(最大的就博客來跟誠品吧),就弄的還滿好的,也有很多編輯的專欄或特輯,很吸引目光。

總之,我想喜歡逛書店的人,看這本書應該會有很多感觸,可以看看~
記得在實體店面買:)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人類 的頭像
    人類

    關於人類

    人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