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覺得人生實在不是一個可以仔細思考的事,
因為人生太苦了,
而雖然錢不是萬能,有錢的人不見得比較快樂,
但在鄉下,因為金錢不足引起的現實與情感痛苦卻好像菜裡面的鹽巴一樣,餐餐日日都有。
這本書,實在太好看了......,雖然裡面很多不是開心的事情,
但看完以後,應該會讓讀者更感覺到愛與幸福吧。
看這本書,會讓人有很多感觸。 也讓人想到在臨床遇到的一些事情。
所以看一兩篇就要停下來想想,或是寫寫閃現的感想。
這是醫療人員的難處也是幸運(?),可以看見人生百態的濃縮。
然後,提醒自己多跟自己愛的人相處,有什麼不愉快、快點讓它過去。
雖然學校都會上醫學人文,但最難的人與人的應對這實在沒有誰能教誰, 每次聽病患在說失去了親人、家裡的衝突、死掉最好就是解脫......等等,真的是除了聽不知道要說什麼。 有時候該病人還在外面,但已經在看下個病人,也是要把先前的對話拋諸腦後、笑笑跟面前的人打招呼,有時候會想說上個病人會不會覺得他這麼難過,聽的人雲淡風清。
我忘記為什麼會知道[麻醉醫師靈魂所在的地方]這個粉專了,應該是剛好看到什麼轉PO的文,覺得不錯順手按讚了。後來在看文章的過程中也沒注意到,作者主動脈是偏鄉的醫師。我覺得願意到偏鄉服務真的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因為真的要考慮很多,孤身一人的時候應該比較好走,但如果說有自己的家庭、有小孩,就又要考慮小孩學習、跟照顧長輩的問題,醫療跟教育我覺得是城鄉差距最明顯的地方了。 我有個同學畢業後就去花蓮做畢業後的訓練,順勢就在花蓮置產、在花蓮開業,很適合他休閒時就會到處趴趴走看風景的個性。(說實在在花蓮開業穩穩看診,看診的費用都不會被健保局砍、甚至是一點幾倍,對西半部廝殺的大家還說真是滿羨慕的)。 不過西醫、尤其是急診或是其他緊急性比較高的科別,在花東離島其實就很辛苦,因為資源跟人力都太少了......,而且太多是經濟、生活都陷入困頓的居民,常常會有深深的無力感。 在[一年裡最艱困的那幾天]一文裡,雖然短短一篇並沒有特別描述假日急診的辛苦,但真得很敬佩這些尊重自己專業、用心的好醫師。 (前陣子還有個在外島急診罵醫師投訴醫師的新聞˙,後來那醫生就離開了,到底知不知道肯到偏鄉服務的醫師鳳毛麟角!?? 真心祝福該位人士哪日需要醫生的時候沒醫生可找,啾咪)
裡面有段我實在深有感觸,是[失去]一篇裡,講述急救一個近三十的病人不成,被病人明顯的老態跟糟糕的身體狀況驚訝到,引用比較長一段:
我以為在這鄉下地方,開一家醫院並不能幫助病人什麼,因為他們平常根本不來醫院,最後來醫院的時候,都已經太晚。
會按時服藥、回診,關心自己健康的人,都是在這個社會上有一定經濟能力的人。 他們對未來有期望,積極地想要活到明天,所以會從事健康的行為跟生活。而像這些不得志的病人,真正需要被醫治的是他們的心。假如這些病人擁有舞臺,有正常的工作,有良好的經濟能力,也有正常的休閒娛樂,是不是就不會早早失去生命? 但是心生病了,到底如何才能醫治?
或是在[計程車司機]一文,敘述獨居的偏鄉老人、跟關心長輩卻為求生計不得不分居兩地的兒子,都請計程車司機載送老媽媽去醫院的故事。 讓我想到至今仍很深刻的一件事。 那時候還是實習醫師,那兩個月都有跟院長的診,每週都會見到一個大約三四十的男子,帶著老父親來看診,言談舉止之間讓人感覺很敦厚孝順。 院長在看診空檔或結束後,都會讓我們問一下問題或討論,不知為何講到這固定回診的父子,大家都說覺得他好孝順喔,每週都這樣陪著等看診(因為院長是看癌症有名的,所以病人非常多,晚上診通常都看到午夜才結束)。 但院長提供了一個比較不一樣、現實的看法,院長是說這位兒子經濟狀況一定還滿OK的,才能夠每周這樣花這麼多時間帶長輩看診。 我們想想可能真的是這樣,很多人整天庸庸碌碌,即使有心也不見得有辦法親自陪同。
一直講錢好像有點俗氣,但有時候我真的覺得,為什麼在經濟困頓的人身上,總覺得更常發生一個接一個的悲劇,以為人生不過就慘到這樣了,卻還有更深的低潮。
在[獨活]一文裡,就是這樣的故事,聽著很痛苦,但他們是不是可以藉由跟人訴說,多釋放一點痛苦離開自己?
但在[放棄治療]裡,作者也說對那種說要最好的藥,多少錢都沒關係的病人,他心底只能說沒有這種東西,在死亡面前,有錢沒錢都是平等的,只是早晚。我覺得醫療服務上,有錢有權的確是會有點差別(住的病房比較好、比較安靜、"服務"比較好、報告比較快拿到、或是有的昂貴的藥跟檢查可以有能力使用...等等),但有的時候關於疾病本身,醫療與藥物的極限就在那裡,誰也沒辦法幫多灑錢的人做什麼。
在[代價]一文裡,講到了最難拿捏得重症治療、或其他篇提到的安寧照護。 在潛水鐘與蝴蝶那本書裡,我覺得作者把現代的醫療描述得很好,大意是說現在的醫療進步以後是更精巧的刑罰,以前像他這樣腦出血就是死掉一了百了,但現在的醫療進步了把他的命救回來,清醒地困在不能動的身體裡,只能靠著眨眼睛跟人溝通,卻又能感受到僵硬的身體帶來的痛苦。 這本書提到了跟一個代替妹妹來做術前麻醉諮詢的對話,作者主動脈很驚訝聽起來明顯是癌症末期的妹妹竟然還要繼續做手術,說如果是他自己就會放棄醫療。 但代替病人前來的姐姐似乎很樂觀積極,覺得妹妹還可以撐下去、沒有承受很大的痛苦。 我覺得,在這個生命已經相較數十年前大幅提升的現代,可以"好好地死"簡直就是夢幻樂透,可以平時沒什麼病痛、在睡夢中辭世的,都讓我覺得一定做了很多好事。 但如果身為家人,是不是能這麼灑脫放手呢? 如果是自己呢?
這本書真的每個故事都引起人一點感動或是難過或是深思,作者的文筆也很好,很順地一篇篇地看下去,如果每篇都要發表自己的共鳴,這篇可能會沒完沒了。 雖然書中很多悲歡離合的故事,但不至太沉重,看完應該更能珍惜美好的人事物,推薦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