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_ALBUM_書_230328.jpg

這本書看了大概1/3後,默默想說是不是該直接跳到後面幾章?  不是因為書不好看,是因為亞當紐曼創業WeWork的十年間就一直在重複同樣的流程: 雙手空空靠著口若懸河與鍥而不捨精神去纏到有人被他說服給他資金、一邊誇口不切實際目標一邊死命壓榨員工一邊享樂享受名聲、花完錢再進入下一輪要錢灑錢輪迴,覺得很多章節都極度相似(笑)。  且不管亞當紐曼要怎麼美化他的公司,其實WeWork就是房地產公司經營共享辦公室這樣毫無科技創新的產業,只能說他講話一定很有個人魅力與說服力,才能一路要錢要到G輪融資、總共募集到110億美元的驚人金額、且市值一度喊到高達470億美元。這一切的神話,就在WeWork資金用盡不得不上市時被自己提出的公開文件正式毀滅。


    內容簡介    

     不只旁人,連他自己都曾自視為「下一個賈伯斯」,
  他還曾經揚言,要讓傑夫‧貝佐斯追著他的車尾燈,
  甚至說過,也許哪一天他會想「坐以色列總理大位」……
  他如何強勢崛起?「國王的新衣」又如何遭到戳破?



  亞當・紐曼是大學中輟生,自以色列移民美國後,多次嘗試創業卻不甚順遂,險些被迫離開美國。2010年,紐曼與友人米格爾・麥凱爾維創立WeWork,承租大樓閒置空間加以整修與裝潢後,轉租給自由工作者——自此找到了致富密碼。

    2011年史蒂夫‧賈伯斯離世後,全世界開始追捧逐步嶄露頭角、猶如救世主的新世代創業家,亞當・紐曼便在此時引起眾人注意。相比其他創業家,紐曼更懂得如何結合「靈性」與「商業」兩大要素,他不滿足於傳統房地產業者的角色,反倒仿效那些宣稱要「改變世界」的矽谷獨角獸,承諾WeWork要「讓美國的工作場所變酷」,除了標榜社群的歸屬感,還宣稱公司使命是「提升全球覺知」——雖然就連員工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為了爭取科技創投業者的鉅額資金,紐曼夸夸其談稱房地產業具有網絡效應,並表示WeWork會發展成第一個「實體社群網絡」,甚至要員工研究如何發行公司的加密貨幣。雖然最終他沒說服「科技」創投業者,但依然憑藉著獨特膽識與口才,說服數家知名創投公司與企業家投資WeWork,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要五毛,給一塊」的軟體銀行創辦人——孫正義。孫正義投資WeWork時,已是該公司的「G輪」融資,但他不僅未質疑,反倒主動要紐曼拉高公司估值,做更大的夢。
 
    紐曼拿到新資金後,變本加厲且毫無章法地繼續「閃電擴張」,從併購不同產業的公司、興建大樓,乃至創辦學校。他宣稱WeWork是個大家庭,以理念吸引員工拿低薪為他賣命,卻不斷增加自身持股的影響力,安插親人好友任職自家公司,不避諱利益衝突、自購大樓出租給WeWork,生活之奢華更不在話下。

    十年間募得一百一十億美元,理論估值曾衝上四百七十億美元的WeWork,很快便「再度」燒光了錢,由於潛在投資人疑慮漸增,紐曼為了繼續籌措資金,2019年時不得已決定讓公司上市。正是首次公開上市需揭露的訊息,揭開了這個共享辦公室帝國的繁榮假象。最終,WeWork爆發了美國商業史上最難堪的公開發行申報……

    作者里夫斯‧威德曼採訪了兩百多位相關人士:WeWork高階主管、各層級員工、合作過的地主與投資人、參與IPO的銀行家與律師,以及紐曼的友人、顧問乃至競爭對手等等,也清楚爬梳了紐曼與投資人之間的關係,完整揭開WeWork內部運作的真相,帶我們見證這場足以警世的商界大案。

 

mia素材 (35).gif

這十幾年新嶄露頭角的新創企業家,無一不想把自己塑造成下一個賈伯斯,卻又一次次地被戳破謊言,顯露出大家(包含眾多知名私人銀行、新創投資基金等)多容易被看似充滿光鮮亮麗對目標充滿熱情且有人脈的新創家迷惑。
 

WeWork這個公司,主要的業務就是租下辦公室、裝潢隔間後出租給個人工作者或是公司,(簡單來說就是二房東),但亞當與共同創辦人的創意是: 他們提供彈性租約(很適合短人力會短時間大幅變動的新創)、提供飲料啤酒暢飲、提倡更活潑自由的開放辦公空間與建立實體交際網路,總之就是共享辦公室的概念。只是亞當把一切講得天花亂墜,說他們公司目的在於改變世界(????)、提升全球覺知(?????),極力想要把房地產公司包裝成科技公司吸引創投資金。
 

除了硬要把房地產公司包裝成科技創新公司以外,還有很多與現實違背的漂亮場面話:  例如亞當原先堅稱公司不會自行購買房地產出租辦公室,因為這樣就真的只是單純房地產商阿,結果不只公司成立新單位負責購入大樓、更發現有好幾棟房產是亞當自己購買然後出租給公司(都不用利益迴避就是了);紐曼夫婦跟記者說他們不在乎物質財富相信清資產生活方式,一邊為自己與家人買下數千萬美金的公寓;一邊說要幫助少數族群與弱勢的人或是被更有權勢利用的群眾,一邊給予員工低於市場的薪水一周工作六十小時以上,不管什麼職位忙碌時都要去幫忙裝潢、然後說大家加入是因為認同公司目的使命不是因為薪資與福利;被質疑公司收入金流時就說"感覺更重要、不要只看數字"、"你必須去感受原力"等等聽起來很空泛的廢話XD。
 

但厲害的是,明明怎麼看就是辦公室租賃業務,亞當靠著適時的狡猾無賴去拉攏、收購或是派間諜去影響其他共享辦公室業務的同業、與過人精力與強大的說服力,說服一個又一個的投資者,自己要做的是很特別的事情。即使在十年間公司實務諸多問題、管理階層用人唯親、財務不明且十年來屢次燒光資金、完全無法達到他所宣布的業績,亞當就是能夠再找到下一個願意挹注資金的人、而且金額越來越大,其中最大筆的,就是當時手握願景基金的孫正義。(有關孫正義的章節,反倒是此書我個人最喜歡的部分。)

 

原本記錄了很多段覺得很扯的對話或是事件想要分享,不過想要都引用、此篇實在會太長就算了。總之後來因為亞當再度燒光資金,而孫正義在多重原因影響之下也沒辦法再繼續投入大筆金錢,公司只好倉促準備上市,也才讓內部的問題攤在陽光下。 那份上市準備的公開文件,完全成為金融界的大笑話,戳破當時亞當自吹自擂(與孫正義過度美好推估)的470億美金估值、讓WeWork這家公司完全達不到他宣稱的營運目標,加上亞當諸多脫序行為,最後被投資人要求他從執行長下台。  (題外話,那個硬要辦學校的亞當太太,同時兼任公司的創意長、接班人決策者.....諸多職位,在準備上市的兵荒馬亂中,硬要插手準備要給證券交易所的財務文件的"排版",要求再生紙因為WeWork是永續企業、前後還換了數種紙、還有硬塞了很多說是要彰顯它們企業精神的不相關照片,連我這種不是業界人士看了都要笑到打滾www)。


總之此書閱讀越討厭亞當紐曼夫婦,不管是在他們本業共享辦公室的不專業、對員工的壓榨、滿口的謊言,或他們對女性員工或是對女生的看法( 亞當太太在員工大會上說身為女性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幫助男性實踐他們的人生志業,底下的女性員工們一片沉默困窘)、還是他們早期受奇妙教派影響一直強調靈性能量、睜眼說瞎話模糊焦點的絕頂功力,極度膨脹的莫名自信.......等等,整個就是那種天花亂墜吹噓來享受名聲金錢、人品很差的"成功者"。    其實他們最初始的共享辦公室概念好好做,搞不好真的可以變成美國最大的辦公室承租者(第一大是摩根大通),可惜亞當追求虛假的市場估值與名聲、想要讓自己趕快"大到不能倒",加上混亂的公司目標以及旁支品牌,讓整個公司花費不斷上揚、收入遠遠低於支出,才讓這個十年爬上頂端的公司與自己崩壞。
 


引用他的同業競爭對手之一舒瓦茲說的話,覺得很可以代表我看這本書覺得重要的收穫:

"類似這種公司可以透過非常多簡單方法,影響下一代創業家對於成功的看法。我們可以這麼問,在我們建立的系統中,成功創業家真正反映了我們建立的價值觀嗎? 要是某個人利用整個系統大賺一筆,我們應該在意或是不在意?"  舒瓦茲不介意亞當變得富有,他自己也很想賺大錢。 他說: "我之所以在意,原因是最成功的公司多半是那些全力快速擴張、玩弄真相的公司,如果真是如此,那麼資本主義是偉大的、甚至是有效的說法,過沒多久就會不攻自破。"

 

不管什麼年代,光鮮亮麗的健談騙子總是有他的市場,只是在這個全球化的網路世代,這些騙子造成的傷害被放大了數百數千倍,而在金錢權力圈子以外的普通人,只能任人宰割、無力反擊。

""

mia素材 (27).gif 這類依據真實事件的商業小說,推薦以下兩本:

書 | BAD BLOOD 惡血。  可以先看這篇看這個家世良好金髮碧眼的伊莉莎白,以一滴血做檢驗為賣點,短短十年成為矽谷第一個身價數十億美元的女性創業家,最後被踢爆整個公司業務成果都是造假,已經改編影集。

書| 鯨吞億萬。超推薦,不可思議的金融犯罪、奢華享樂!    相當值得一看,最強的金融犯罪教科書。這個來自馬來西亞的男子劉特佐,為什麼可以不到三十歲就坐擁難以想像的鉅富,又是如何從學生時期就努力包裝自己、結交權貴,最後造成馬來西亞總理下台與震驚國際的金融弊案? 作者說: "劉特佐最厲害的,就是早早就了解這個世界運作的道理:  只要你讓大家都有錢賺,不管是律師、銀行家、會計師都會閉嘴!  而只要你看起來有錢有權,就很容易取信於別人! "

 

 

 

 

 

arrow
arrow

    人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