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目標是多閱讀一些推理小說以外的書,免得書架上那些書越擺越多越擺越久......。
之前看過台灣建築師出版有關京都建築的書"美感京都:李清志的京都美學",發現用建築師的眼可以從跟完全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城市,覺得很有趣,在臉書上偶然看到這個"東京建築女子"後就有默默追蹤她,這本書的內容除了東京都內的特殊建築、也收錄了很多日本各地的特別建築,閱讀時覺得學到了一些新的建築詞彙、多開拓了一點視野、也享受到了不一樣的散步樂趣。
內容簡介
《小日子》駐站作家、旅日女性建築師的日本風格建築選品!
100座日本經典建築精選,100趟充滿詩意的空間遊蕩……
體驗日本獨有的建築迷人內涵,理解建築大師的空間思維,
遇見伊東豊雄、安藤忠雄、東孝光、妹島和世、隈研吾、草間彌生等55位大師之作!
「居住東京近五年,生活中雖然少了許多剛到東京生活的新鮮感與新奇感,但反而更仔細地感受與體會這些設計,思考著他們的發想、他們的目的。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想要用最單純的感官方式,帶你感受這些有趣的建築。隨性翻開一頁,一起決定下一次旅行的目的地吧。」──東京建築女子 李昀蓁
◎將建築帶入日常,感受日本獨有建築詩意,台灣女子建築師的Select Shop
德國哲學家謝林曾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旅居東京的女子建築師李昀蓁,以俐落又帶有詩意的攝影風格,柔軟敏銳且充滿生活感的文字,將一趟趟的建築尋訪,化為一首首輕快的小步舞曲,引領讀者輕鬆進入光、影、建築與日常的動人樂章。
在台灣,我們總認為大樓、寺廟、學校、車站⋯⋯都有一定的形式,但在東京建築女子李昀蓁眼中,建築充滿生命力,是歷史記憶,也是生活風景,充滿無限可能。
旅居東京多年,李昀蓁走訪許多大城市,對於日本空間設計感到不可思議:「原來車站也能這麼前衛!」、「這個像是美術館的地方,竟然是寺廟!」這些令人驚豔、顛覆印象的空間設計,讓我們看到日本建築師總在挑戰各種可能性,不斷創造美好空間,提供人們嶄新的體驗。
李昀蓁在書中記錄了她對城市、建築與生活的觀察,抹去了專業高深的距離,重新將建築帶回一般人的日常,帶我們一起體驗日本獨有的建築詩意、奇妙與內涵,也理解當代建築師的各種空間思維。
◎從東京,到東京之外!走入隈研吾、谷口吉生、山本理顯、青木淳、中村拓志等大師設計空間,發現100座建築的無限可能!
李昀蓁從居住的東京千駄谷出發,於繁忙的涉谷區朝聖極小住宅「塔之家」,感受由混凝土構築、無柱樑、一層一室的結構,想像東利惠所說「每每父母上樓,他們逐漸清晰的腳步聲就像是敲門聲一樣」的日常情節;或到青山大樓的星巴克寫稿,在嵌入金線的磨石子地板、棕色木質感牆壁、灰色藝術塗料牆……環繞下,彷彿搭上時光機,回到了充滿復古魅力的摩登時代。
她也走出東京,足跡遍及京都、廣島、沖繩、千葉、栃木、石川⋯⋯等地區,探索隈研吾演繹日本庭園迂迴特色的「根津美術館」、安藤忠雄以預鑄混凝土包覆空間的地下浮游宇宙船「東急東橫線 涉谷站」、妹島和世以柔軟溫和曲線語彙呈現的墓園準備室「無憂樹林」……全書精選100座日本經典建築,在100趟旅程中,領你進入一座座迷人且經典的建築場域,感受流動的詩意。
書中一篇一建築,刻意減少照片的數量(大多只有一章),用描述讓讀者去想像該建築的特別、與感受作者拜訪當下的心情。 覺得日本雖然地震多,但在建築方面卻沒有因此卻步,依然有許多大膽新穎的設計,加上日本人追求乾淨不造成他人麻煩的民族性維持的整齊街道景色,走在路上漫步真的很享受。 此次櫻花季的初訪東京,並沒有造訪太多城市繁華的區域,以後也想去一些大師作品的建築景仰一下(笑)。
是說看這本書,會發現台灣人多半也叫的出來的建築大師: 安藤忠雄、隈研吾、伊東豊雄這三位,在日本的作品也太太太多了吧。 尤其是隈研吾,設計的作品從大型公共建案、到商業建築與私人住宅無一不包,他設計工作室的接單量也太驚人。 台灣近年也是他們好幾次,伊東豊雄設計的台中歌劇院、安藤忠雄設計的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與接受龍岩委託蓋的光之境服務中心(似乎也有在蓋陵園?)、隈研吾在台灣也好幾個特別的裝置藝術。 希望台灣在建設美感方面,可以越來越注重,讓市容更加地讓人想優游其中。(但可能要先改善招牌紊亂以及大家亂堆雜物的習慣XD)
在看這本書時,最有感觸的是之前為了賞櫻賞楓造訪日本時就注意到的,日本人對於墓園的存在並不若台灣是充滿恐懼以及忌諱的觀感,先不說若是傳統墳場雜亂無章、即使是新的納骨塔什麼的也通常毫無美感僅僅是水泥建築。 日本的墓碑就落在遊客常造訪的寺院走道旁、就在櫻花林下、或是郊外風景優美且建築融入地景的場所,抹滅了生死交會的界線感般,不是需要避諱的場所。
例如這個是伊東豐雄設計的火葬場
彷彿是飛在山林間白色大鳥的屋簷令人印象深刻,也比較不那麼破壞自然景觀
我想台灣並不是資金真的那麼不充裕,只是地產持有人或是商人想把利益最大化,並不在意所謂的企業責任或是環保生態,更不要提在意建築美感。 另外這部分跟執政者也是有關連,近十年可以發現各縣市隨著政黨輪替,如果是心態比較開放尊重專業的地方首長、推出的活動或甚至是標語圖樣都比較有創意或質感,若是老派不知道只是把位置給自己人還是美感就是如此差勁,總是會做出跌破人眼鏡的醜陋作品或活動。 例如各縣市醜到無法理解的吉祥物們、或是今年剛宣布取消貢寮音樂節說要改辦結合地方資源、光是名字就俗到爆炸的"「青春山海線—貢響山海祭」"(但被罵翻後又改口說要續辦音樂祭,不知後續如何),再再都反映了在位者本身的美感低落以及不尊重專業的作風。 但有時候即使想要尊重設計專業也是會翻車,例如集集觀光列車曾經找來台灣知名設計師設計結合石虎圖樣的列車內裝,一開始大家說這根本花豹才不是石虎、設計師狡辯說這是可愛化所以可能比較不像,最後被踢到根本是盜用俄羅斯插畫家作品(而且人家真的是畫花豹XD),但更奇妙的是這樣的設計師卻還被請去某個私立大學當老師...。
但話說回來,台灣人一昧地羨慕日本街道整齊、交通有秩序,但其實大多數人並不會花錢維持房子的外觀(透天大部分都有外觀油漆剝落、加蓋鐵皮)、也習於家外推放東西、通常也都會交通違規,所以好像也不能怪別人、要從自身做起阿orz。
感想整個離題,這本書介紹了很多特別的建築,有的理念或是大膽前衛作風著實印象深刻,大開眼界。作者文筆還不錯,照片部分稍弱但取景有抓到該建築想傳遞的重要概念也足夠了;若是喜歡欣賞建築之美、漫步城市的話,這本是值得閱讀的作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