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陳思宏出了新書「第六十七隻穿山甲」,想說要趕快來閱讀夏日三部曲最後一本的此書。 在閱讀這本書時心情還是處在低潮,這種時候閱讀到文學的好書,突然就覺得文學小說真的是很必要啊,文學的存在就是在這種時候讓人的心緒有所宣洩去處的吧。
這本樓上的好人維持陳思宏一貫碎念、斷續飛躍的敘述方式,一樣有種莫名的魔力讓人打開書就很自然地想要閱讀下去,一點也沒有所謂「文學」標籤下帶來的距離感。 夏日三部曲裡,個人喜好排名是:鬼地方> 樓上的好人> 佛羅里達變形記。 推薦閱讀這個系列!
內容簡介
柏林在哪裡我不知道,
員林的風雨我更想忘掉──
員林最後一個老處女來了,
她帶著泡麵、筆記本,和那一晚的風雨來柏林了。
「我還沒去過柏林,我怎麼還在這裡?
我的一生,都被困在員林──」
住員林的大姊被黑衣人討債威脅,
只好到柏林投靠許久沒聯絡的小弟。
大姊跟著橡果、鋼琴與白腳貓,
一路尋覓小弟家門前的龍蝦與海馬,
最後卻找到一對綠眼睛和一雙藍眼睛?
燠熱的夏日、看不懂的電影,
卻讓她好想大吃肉圓、蜜餞和月見糖,
明明是柏林的地圖,怎麼會指引她回到員林的路?
記憶裡的員林好人一個個上樓敲門,
敲開鐵枝路邊那棟爛房子的祕密童年:
客人絡繹不絕的美麗母親、人見人愛的神童小弟,
只有她這個大姊是沒人要的醜八怪、老處女。
對,老處女──又怎樣?
誰都不用再裝、誰都不必被罵,
樓上樓下,員林柏林,別裝了,別遮了,都算了。
展卷閱讀此書時,我剛好要離開工作了九年的員林,因此裡面敘述的場景也讓我充滿熟悉、會心一笑。 包括車站一走出來就會看到的殘破又高聳無法忽略的帝國大廈、容易淹水的路段(即使已經很多地方鐵路高架化了沒地下道了也還是淹水XD)、還有主角一家住的鐵路旁的破房子現在長了一棵大樹(是不是以坐火車會看到的那棟破紅磚兩層樓房為範本呢)......等等。
我覺得作家陳思宏在書寫小說時,是那種有參雜自己部份靈魂碎片、痛苦過去進去故事中的那種作家,寫作感覺就是挖開自己傷口的那種。所以在讀他的故事時,都會想說,寫小說的過程中會不會很痛苦呢? 剛好前陣子讀了宛如星辰的你,裡頭主角也是作家,主角有次內心OS説:「對我來說,故事原來是逃避現實的手段,但這種心態漸漸不再適用了。必須直視自己不想看見的事物,用讀者容易明白的方式將之重組,融入故事當中才行。這與逃避正好相反,是直視自我的行為。透過把內心湧出的東西解體、再重構,我被迫了解自己,就連那些狡詐、軟弱、自卑,以及它們形成的原委,都一覽無遺。」
但當然我並不知道作家的人生經歷究竟是如何,只知道他是彰化永靖長大(第一本鬼地方的場景設在永靖)、現居德國、男同,這幾個事情而已。回歸到小說本身,小說一開始以「大姐」這個很傳統印象的女子隻身一人到德國找久未見面的小弟開始,這位「大姐」大部分的人應該都可以在自己心裡有個很具現的形象,看起來很古板、外型不佳、個性無聊、沒有異性緣等等,在都會男子學校或是鄉下學校,就被學生取了很多難聽的綽號。
故事一開始只知道大姐跟小弟很久沒見面過、卻不知道原本看起來小時候感情很好的兩人為什麼會漸行漸遠,隨著故事進行慢慢會明白他們家的故事,除了他們兩人,還有從小就想賺快錢動歪腦筋給家裡找麻煩的大弟、獨自養三個小孩開著簡陋美髮廳的美麗媽媽。 然後客人隨著大姐翻閱母親當年筆記本的回顧一一出現,隨著他們的故事也看了一輪員林的變遷,這時才開始明白書名為什麼叫做樓上的好人。
我沒有看任何介紹就開始閱讀此書,只能說後面的發展完全出乎我意料,只能說真的是樓上的好人啊~。 然後關於小弟自身的故事、大姐自身的故事,也都讓我有很驚訝、難過或感動的地方,意外的懸疑成分、讓結尾篇章很精彩,而大姐小弟的收尾也讓人滿意,是本看完很滿足的小說,推薦閱讀。 另外真的要大推夏日三部曲的鬼地方,看著鬼地方在更多國家賣出版權,身為喜愛這本書的讀者也莫名覺得很高興,希望好書可以讓更多人閱讀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