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1_1558459743.jpg

遺忘六年歲月的刑警,帶著記者一起調查他記憶裡最後兩屍三命的凶殺案,越來越多的疑點、似乎自己牽連其中的謎團...,很有陳浩基風格的作品,推薦。

離題,早期皇冠出版的書,封面設計真的是......。

 

  故事簡介  

  他遺忘了六年歲月,
  卻忘不了那抹死前的濃豔笑意……

  我從睡夢中驚醒,頭痛欲裂,完全記不清自己昨天的行蹤,發生在東成大廈的雙屍命案卻漸漸清晰成形:一個狂暴的丈夫殺死情夫和情夫的懷孕妻子。表面上看來這個案件再簡單不過了,但我卻感到一絲不協調感,或許是刑警的直覺吧。

  當我掙扎起身去上班,才驚覺今天竟然是2009年3月15號──我明明記得現在是2003年,命案才發生了一個星期啊!

  難道……我失去了六年的記憶?

  正在不知所措時,有位女記者為了這宗轟動一時的「陳年舊案」跑來找我採訪,並決定和我聯手重新展開調查。然而挖掘越深,我就越感到不安,因為我發現在那段遺忘了的過去之中,我跟案件之間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mia素材 (31).gif

我還是比較喜歡這種本格類型的推理小說,故事著重在案件本身的推理。  現在推理犯罪作品還是以歐美為大宗,近幾年不管是影集還是書籍,口味都越來越重,仔細地描寫血腥變態的場面,也許是很刺激沒錯,但看多了也是頗膩,覺得差不多就那樣、看完心情也不好。而且可能為了要變成系列作,主角本身與故事無關的個人故事實在有夠多。  

陳浩基的推理故事,因循本格推理的傳統,一開始總是有個案件,但描述場景不一定會從殺人現場開始。 劇情發展依著談話,思索,步步接近真相,大多第一人稱的視角讓讀者很容易投入,再加上陳浩基風格最後有個令人驚訝的轉折。 另外個人很喜歡的是,在13˙67跟這本遺忘˙刑警裡,背景中都有香港市容的人文風情、主角都有刑警的風骨。   真的要比較的話,還是13˙67略勝一籌,關振鐸警司的塑造真的太成功啦。 但這本陳浩基早期作品的故事跟推理本身也是很精采,劇情很緊湊(整個故事大概是發生在兩天內的事情)、劇情反轉地很精彩,後面的推理跟前面的對話場景都能夠呼應,值得一看。

 

以下有討論到主要劇情,慎入

以下有討論到主要劇情,慎入

以下有討論到主要劇情,慎入

 

講到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不太稀奇、講到人為了自我保護精神狀態類似"解離"也不是很特別,但難得的是陳浩基把這兩者自然地混入故事裡面,讓一個莫名在車子醒來、忘卻過去六年記憶的刑警許友一,因緣際會當日剛好有個要來採訪最後一件記得的六年前舊案的記者阿沁,裝做無事的許刑警,就跟著阿沁一起訪問了當年死者的遺屬,順著六年前自己心中異樣的感覺,覺得那個在逃亡中死掉的不是真兇,默默地開啟新的追查...。

凶殺案始於一個姓林的易怒丈夫察覺太太紅杏出牆,與已經有家庭的客人有染,氣沖沖地到客人家外大吵大鬧,也跟來阻攔的鄰居阿公對罵,罵不贏悻悻然離去。 當晚也在現場的死者姐姐,因為懷孕的妹妹發現丈夫外遇、夫妻在吵架,就把姪女帶到同棟大樓的自家住處過夜,沒想到第二日回到妹妹家時,發現了妹妹跟妹婿倒在血泊裡,兩屍三命。  對當時的警察們來說,這個案子簡直不能再更簡單了,有明顯的動機、唯一的嫌犯、還在外牆排水管與臥室窗戶採到他的指紋,過幾日追查犯人的途中,犯人開車在路上橫衝直撞,死了一堆無辜的人,林姓嫌疑犯自己也死了,這個案子就當是完結。  

只是,當時還是刑警菜鳥的許刑警,內心總覺得這案件哪裏不太對勁。  那日不知為何在車子內醒來、頭痛欲裂,只當自己是喝酒喝過頭。  在前往警署的陸上,處處感覺到違和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警署看起來與裡面的人都跟記憶的不一樣,這時他才猛然發現,時間竟然是自己以為時間的六年後。  這時剛好遇到記者阿沁要來訪問當時有負責該血案的許刑警,要一起去訪問受害者遺屬,也就是目擊報案的姐姐。 許刑警借由阿沁的整理筆記把整個案件複習一遍,得知了記憶之後的調查結果。 在訪問兇手遺孀以及死者家屬過後,許友一從這些對話中有新的疑點,循著線索追查,出現了新的嫌疑犯,也就是當時林姓嫌犯的好友、身為特技演員的閻志誠。

 

以下超暴雷,慎入
以下超暴雷,慎入
以下超暴雷,慎入

 

中間就先不贅述,但在許友一推理出閻志誠要加害當初目擊者的姐姐時(理由有點牽強但還可接受),許友一跟記者阿沁前往死者姐姐家,阿沁自己從自家報社的管道得知閻志誠的長相,分明就是身邊以許友一刑警跟她追查了一整天的人!  許友一整個陷入混亂,為什麼自己跟閻志誠似乎有金錢往來、原先他懷疑自己是不是髒警收了錢賣線索給閻志誠,更不明白為什麼記者調查來的閻志誠長相是他的樣子,在這個許友一混亂、阿沁跟死者姐姐姪女都情緒到緊繃到極至的時候,警察來了,許友一下意識地取起槍,引起警察的反擊,倒下去時他意識到剛剛扳機是按不下去的...。

 

沒想到他大難不死,悠悠地在醫院轉醒,跟著醫生進來的一票人裡,赫然發現了「閻志誠」! 經過一番混亂之後醫生跟那人解釋,他自己其實真的就是「閻志誠」、因為在心理醫生處跟許友一刑警認識、只是因為要拍當年命案的電影飾演許友一的角色,又因為特技表演發生意外頭部撞擊,加上長久的ptsd症候群、不相信好友是兇手的種種因素交錯之下,腦子出現混亂以為自己就是許友一。  原本以為混亂的閻志誠,因為這一天的追查把真兇是自己的事實暴露出來,結果也不是,有確切不在場證明以及影像,證明閻志誠那天不可能出現、爬上牆的也不是他。

這段開始到結束真的都滿精彩的,很多地方都可以跟前面的場景或對話對起來,閱讀起來很有樂趣。 以為就此結束,沒想到劇情又小小反轉一次,閻志誠不是單純因為意外造成腦子混亂剛好把自己當成了許友一去追查舊案,而是他一直深信好友不是會殘忍到殺了兩個人、其中一個還是孕婦、也不會在路上橫衝直撞狀了小孩也不停下來,刻意地接觸在他上一個時段看醫生的許友一刑警。

這時候心想,真兇到底是誰呢,難道還是原本那個人嗎。但想起一切的閻志誠,又展開了行動,還是其實他才是真兇? 又要去殺人了嗎?
最後真是沒想到兇手是,但這邊的解釋就有點混亂了,我還反覆看了好幾次。 其實我覺得可以單純精神錯亂這類的,不用搞到是跟閻志誠一樣,也是受到外在因素引發症狀,把自己當成另一個人。 這邊反轉了兩次,妹妹以為自己是姊姊、姊姊以為自己是妹妹、搞到我都不知道現在再說姊姊還是妹妹,超繞舌的ORZZZ。  後來想想主要還是因為死者有懷孕、加上現在各種科學儀器,要搞錯死者冒名生活,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所以最後只好又轉了一次吧。

 

這本書滿輕薄,280頁而已,節奏又很快,可以很輕鬆看完,看完心情也滿舒暢的~
即使我們都知道社會有種種不完美與黑暗面
但是看到認真努力生活的人、看到人與人之間善意的互動
還是都會覺得很暖心
而且也很喜歡濃濃港片感的場景角色描寫
之後應該也會繼續找陳浩基的作品來看~

 

 

 

其他曾讀過的陳浩基作品:

讀後感| 網內人,陳浩基。 推理精彩、又暗藏諸多面向社會議題討論。

讀後感| 偵探冰室。 濃濃香港氛圍,但各短篇精采不一。

讀後感| 氣球人,陳浩基。

讀後感| 13˙67,陳浩基,超推! 讓人想到港片巔峰時期氛圍的精采推理小說!

 

 

 

 

arrow
arrow

    人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