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跟好友聊到「早知道就待在家」裡各種旅行誇張的事情,她分享了這一本也是令人開眼界的旅行書。 最近買書癮大發作,待讀的書一大堆,但想說借的書不要拖太久就讓此書插隊了,第一章的峇里島讓我看一半就傳訊息給朋友說很好看耶,在台灣人慵懶悠閒的既定印象以外,原來那邊是這麼有豐富文化與神靈的小島。
數度獲得葛萊美唱片設計獎的蕭青陽,接案時會直接深入了解委託者的生活、或是直接挑戰艱辛的過程,也因此有了這本特殊經歷的旅遊回憶。 不過跟朋友說精彩感想那次,她說看到最後才知道原來不是作者蕭青陽親寫的、但撰寫者有盡力還原作者口述的內容與語氣;我才發現書側面的確是有分作者跟採訪撰稿兩位的名字XD
內容簡介
會設計又愛玩的蕭青陽,公開徵求「好玩的都找我!」果然,邀約如雪片而來。2011年起,他從年頭玩到年尾,一共遊歷了五大洲十九個異國城市。
在峇里島,他遇見真對味的朋友;到撒哈拉,他體悟旅行或死亡都是人生重要的一課,也創下穿夾腳拖橫跨沙漠的紀錄;從台東到奧地利,他看到台灣教育的危機;入圍葛萊美獎遠行美國,他發誓要帶著全家猛看世界;走訪京都清水寺,他與妹妹重新修補了疏離已久的兄妹情……他發現這世界還有許多精彩等著相遇,又有許多地方永遠來不及到達,驚覺「青春不是無敵,青春是來不及」。
這本書,不只寫出旅行的新鮮和興奮,更呈現一位享譽國際的設計師是如何養成,以及他對親情、愛情、友情、生死、教育、夢的想像與實踐。
第一章裡蕭青陽認識了一位在峇里島經營villa的台灣人,在受邀設計的時候二度前往峇里島,在豪爽的villa主人帶領介紹之下、他認識了更多有活力堅強的女性,也認識了更深一層的峇里島,原本我只知道風景優美適合蜜月的海邊峇里島,在這本書裡才知道揉合多種宗教與民族的峇里島是如此充滿活力與慶典,實在太有趣了。
再來跟著三太子的九天民俗技藝團勇闖撒哈拉超馬,體驗與體力都超乎一般的撒哈拉荒漠賽,讓渺小的人類在廣大艱辛的大自然裡真實面對自己與生死。 這個挑戰當時在台灣是不小的新聞,可惜沒有在國外引起太多迴響,但對於給迷途孩子們一個真正挑戰、一個家、一個努力目標的九天民俗技藝團團長實在欽佩,我想知道他們故事的人都會很感動佩服的吧。
第三篇則是接下在奧地利讀音樂的台東媽媽請託設計女兒的演奏專輯請託後、作者前往奧地利瞭解了當地的風俗與台灣人創立的音樂學院,在此篇裡作者介紹了自己從小嚴重的夢遊症、還有談論了許多台灣僵硬與狹窄目標的教育。 但就像文裡台灣父親說的,父母的心態不改是不可能真正教改的。 說實在現在雖然已經比以前好很多,更鼓勵各種發展與體驗,不會再把音樂體育課拿去寫考卷或上課,但是呢,所謂的多元入學在我跟老公看來只是更適合有資源家庭的小孩,畢竟要有錢才比較有機會去做各種學習與體驗啊。
最印象深刻的可以說是最後一篇,在撒哈拉之後試圖再次挑戰荒漠賽最後一站南極的兩位前運動員與現役教師的人,原來是為了做到對學生的承諾而挑戰,真的十分令人佩服。 現在其實教師也變成服務業,實在很辛苦,本不應該要求老師們付出全部自己的生活。 但對於小學到高中的學生們,老師真的是很重要的角色,有時候真的就是因為一兩個老師、本來就沒什麼大人榜樣或陪伴的學生就走歪了。 以前國中班上就有個男生其實我覺得他人很好,不是所謂的壞小孩,但單親父親十分忙碌、年紀相差大的姊姊又上大學外出,而數次面臨身為大人的老師言行不一、出爾反爾,還有傳統高壓的教育方式,最後他越來越叛逆了。最後一次聽到他消息是高中,希望他現在過得好。
書裡還有很多作者的旅行經歷,對我來說比較特別的是他們家會一直重複同一路線做同樣的事情的旅行方式,但作者挺以這種旅行方式自豪,還笑說著紐約卻從沒去過自由女神像的朋友,對於他去五次就買了四次女神像、應該是覺得自己沒有上去過而羨慕才笑吧。
不過每次看這種令人欽羨的豐富旅遊經驗的書,感覺作者們字裡行間沒有明寫但隱隱傳遞出,腳踏實地每天踏實在生活中求存的人、是被僵化制度洗腦思考僵硬、不懂生活的可憐人。彷彿沒有出國長見識、沒有放下俗世追求,是很糟糕的事情一樣。 再來我自己雖也是自由行隨意路線,但覺得跟著旅行團看看重點的旅行方式其實也沒什麼不好,有認真開心體驗就好了,覺得很多這種豐富的旅遊書都要批評別人的旅遊方式,實在頗不喜歡啊。
回到書的本書,作者本身的精彩經歷、認真的深入體驗而後產出作品的習慣讓他有著豐富的旅行閱歷與有機會認識各式各樣精彩的人們,讓這本書的內容真的很豐富且溫暖,也帶到了很多應該是對台灣恨鐵不成鋼的文化差異感嘆,加上他自己的人生經歷,讓此書有深度也有廣度,值得一看。
離題: 封底的推薦人們,有好幾個現在名聲都好差啊,例如抱中國大腿抱緊緊的吳寶春(雖然說生意也還是不錯的感覺、也不見得名聲差,畢竟台灣親中的人這麼多)、還有外遇後又跟舊東家與前男友徹底鬧翻的陳綺貞......,不知道作者自己現在是怎樣的態度過活呢,一樣是很追求本土台灣文化嗎、還是也追隨名利大市場了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