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_ALBUM_書_240922_1.jpg

每次看這種科普的書,我都很佩服可以把這樣剛性主題寫得有趣又生動的作者們,而這本就是那樣的作品!  即使有些生物化學的敘述有點專業,比較適合至少有學習生物的人,但覺得作者已經用了非常淺顯的方式說明,所以應該大部分人都沒問題,而且專業片段在每個章節裡都不會太多,很推薦這個結合真實罪案以及各種常見刑案毒藥的科普書,讓人閱讀過程很有趣味、兩三天就看完了~

離題,不知道為什麼封面設計我很喜歡,覺得字體跟整體設計都很剛好。

 

         內容簡介         

 

完美結合科學與謀殺!

  瓶子裡人畜無害的化學物質,怎麼會變成屍體裡發現的毒?

  毒物如何在分子、細胞和生理層面破壞人體運作?

  不幸中毒時,有辦法自救嗎?

  融合真實犯罪、現代科學、醫學史和英式幽默,

  深入探討最病態、最冷酷、最算計的――毒殺。

 

  毒藥在本質上沒有好壞之分,差別只在於使用的意圖
 

  在各種殺人手法之中,只有少數像毒藥那樣令人產生奇特的病態迷戀。與衝動謀殺相比,毒殺涉及事前規畫與冷酷的算計,需要預先籌劃並了解受害者的習慣,也必須考慮如何下毒。有些毒藥只要幾分鐘就能奪人性命,有些則可長期慢性下毒,最終導致受害者死亡。

 

  這本書探討了11種毒物的性質,以及它們如何在分子、細胞和生理層面影響人體。每種毒藥都有獨特的致死機制,受害者經歷的各種症狀往往都是線索,有助於找出他們被下了什麼毒。在少數情況下,這些知識有助於給予適當治療,讓受害者能完全康復。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就算知道是什麼毒物也沒有幫助,因為根本沒有解藥。

 

  雖然大多數人認為毒物是致命的,但科學家已經使用與毒物完全相同的化學物質來梳理細胞和器官內部的分子和細胞機制,開發能夠治療多種疾病的新藥。例如,透過研究毛地黃植物中的毒物如何影響身體,成功研發出治療充血性心臟衰竭的藥物。現代外科手術時使用的常規藥物,也是透過了解顛茄如何影響人體運作後問世,這種藥物除了能預防術後併發症,還能治療在化學戰中受害的士兵。由此可知,毒藥只是一種化學物質,沒有好壞之分,差異只在於使用的意圖是要保護生命,或是奪走生命。

 

  了解受害者的症狀,在大多數情況下沒有幫助,因為根本沒有解藥……
 

  ▲氰化物是人類已知效果最快的毒藥之一,淡淡的杏仁香味是其最著名的特徵,但有20%到40%的人根本無法察覺這種氣味。

 

  ▲磨細的砷粉可以很輕易地與兩茶匙可可和牛奶或沸水混合,而且不會有任何難聞的氣味或味道。慢性砷中毒的常見特徵,是皮膚出現黑斑。

 

  ▲烏頭被稱為「毒藥女王」,只要一、二毫克就能致命,即使送到醫院搶救,95%的患者還是撐不過去。

 

  ▲阿托品中毒的症狀之一是嚴重的口乾舌燥。將它直接注射到血液中,幾分鐘內就能感覺到作用,加在食物或飲料中,可能會在15分鐘內出現效果。

 

  ▲氯中毒沒有解毒劑,使受害者遠離氯,是最重要也是必須直接採取的步驟。在那之後,確保患者繼續呼吸是唯一能做的事。

 

  ▲鉀中毒也沒有解毒劑,只能透過透析和利尿劑,協助腎臟排泄多餘的鉀。
 

 

  下毒的四種途徑

  ▲▲鄭重警告:以下資訊僅供教育目的,請勿輕易嘗試!▲▲

  1.被吃掉或喝掉,透過腸道進入體內

  2.吸入肺部

  3.直接透過皮膚吸收

  4.透過注射到肌肉或血液中進入體內

 

  凶手選擇何種方式讓毒物進入受害者體內,取決於毒物的性質。儘管有毒氣體已被用於殺戮,但這涉及一定的技術難度,並不實用,而且難以針對特定個人。

 

  透過眼睛和嘴巴的皮膚或黏膜吸收可能非常有效:凶手不必與受害者有任何接觸,甚至在中毒當下還能留在附近。光是將毒藥塗抹在受害者即將接觸的物品上,就足以導致死亡。

 

  混合在食物或飲料中,為大多數毒物提供了簡單的途徑,特別適用於固體結晶毒物,因為簡單灑在飯菜上或溶解在飲料中就好了。

 

  有些毒物必須注射到體內才能發揮作用,有時候是因為毒藥是一種蛋白質,如果加入食物攝取,就很容易被腸胃分解。此外,凶手一定要離受害者夠近才能注射毒物。

 

mia素材 (30).gif

犯罪主題本來就是我最喜歡的題材、加上又結合科學解說,前陣子在書店遇到就很有興趣,但又怕太學術會看得很緩慢,不過再去書店還是很在意就購入試試。但真心沒想到閱讀起來是這麼有趣順暢,一不小心就翻了好幾個篇章。
 

書中介紹了11種最常被用來下毒的物質,以及相關的罪案,有非常久遠的、也有近代十年內的。
其中兇手是醫生與護理師的比例實在有夠高,可能仗著自己專業覺得可以逃過一劫吧。  但在前一兩世紀科學以及法醫學都還不夠先進時,下毒這手法還真的很容易讓兇手逃過一劫。回顧歷史,很多時候因為醫療單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保護自己的鴕鳥心態,讓兇手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下手,最知名的例子當屬護理師的Charles Cullen、自述殺了四十人、可以確定兇手是他的受害者多達快三十人、但許多人認為他殺過的人數應該是遠遠超出這個數字。  他每次被懷疑時就換醫院,而醫院為了免除麻煩還會給他中立的介紹信,加上那年代護理荒,因而Charles Cullen多年都沒有面對過刑事調查,他所使用的毒物,則是大眾熟悉的胰島素。


這本書的成功真的歸功於作者清晰而比喻簡單易懂、還有風趣幽默的文筆,不管是對真實犯罪歷史、或是對古典歐美推理小說(例如克莉絲蒂或是福爾摩斯)有興趣的讀者,一定會喜歡這本,因為作者也引用了很多知名小說裡用到毒物的篇章呢,推薦此書~。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人類 的頭像
    人類

    關於人類

    人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