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_ALBUM_書_230628.jpg

之前一直滿期待這本蘭嶼郵差的書,剛出就購買了,但前陣子都一直在看日文小說,拖至近日才看完。質樸的文字紀錄著郵差的日常、遊客看不見的真實蘭嶼,有些有點心酸、有些讓人溫馨莞爾,台東排灣族的他、漸漸地融入蘭嶼達悟族的文化,也讓我們讀者一窺蘭嶼的民情文化。


      內容簡介     

  他拉著老人家的手簽收郵件,耐著性子等老人家找印章、寫好名字,也跟他們多說話,簡偉駿說:「因為我可能是當天唯一一個跟他們見面說話的人啊。」

  2017年,一句「我也想陪妳回去」,簡偉駿隨女友回到蘭嶼。
  2018年,他考上台東考區榜首,自願分發到蘭嶼。他成為蘭嶼女婿,也開啟為了愛的郵差生涯。

  蘭嶼郵差不僅是郵差
  從被奚落:「蘭嶼沒待一年,是摸不清送信路線的。」但簡偉駿日日加班到深夜,妻子也帶他逐戶拜訪;為畫路線圖,地圖翻到破爛,甚至為應付能將人車吹倒的凌厲東北季風,他發明「倒著送信」。

  才半年,他令人刮目相看,不僅使命必達,為發送物資給需要的人,他還四處奔波找獨居長者,甚至他是村民救命藥品的快遞者,更是村民網購被詐騙的最後一道防線,簡偉駿改寫郵差的意義與價值。

  排灣族的蘭嶼女婿郵差
  「你怎麼這樣殺飛魚?這條飛魚不能吃了,等等拿去給豬吃。」不忍簡偉駿被岳父斥責,岳母偷偷打電話給他:「大伯給我們家三十條飛魚,我幫你藏在外面冰箱,你再練習殺。」

  從生澀、陌生,但始終抱持尊重且學習的態度,無論是從砍樹製作拼板舟的魔幻精湛工藝、殺豬時終於有第一把「不太像樣的彎刀」,用手撈網抓飛魚的夢幻初體驗……這位來自台灣排灣族的蘭嶼郵差,帶給我們的是蘭嶼珍視海洋,人與人間濃得化不開的互助、分享、熱情溫暖,以及深情對待萬物的情懷,甚至若村裡有喪事,全村都停下工作,陪喪家一起悲傷,而那是身處水泥叢林的我們難以想像、早已遺落的。

  /

  在蘭嶼的傳統文化中,只要有喪禮的消息,整個村莊的勞動都會暫緩。
  出海的男人們得提早返回村子;
  在農作的婦女,得放下工具返回居所,
  在修繕道路工程的外包商,也得熄火停機。

  當你傷心難過,我選擇靜靜地待在屋裡或涼台上看海。
  當你眼眶泛濕,我寧願不在海上劃出一道道白色痕跡。
  當你失去至親,我也在記憶裡尋找著和他共處的身影。
  ──摘自內文〈郵差的家──蓋自己的房子〉

 

mia素材 (35).gif

 

在看這本書時,作者講述他參與有蘭嶼本地各種重大文化活動(例如捕飛魚、砍樹造船等),抱著虔誠又敬畏的心去學習達悟族的各種注意事項時,都一直想到之前看過很喜歡的"走進部農的山",因為也一樣是進入並且虛心學習別族文化的故事吧。 雖然兩本書講術的族群部落不一樣,但我覺得在部落裡要學習傳統技巧,首重的就是先閉嘴觀察,有時候一股腦問一大堆,用經驗學習傳承的前輩們,其實也不知道該如何口說解釋、又或者有些事總是要做了才知道事先講也沒有用、也有時候正在忙碌或是神聖重要時刻不可能分心教學。 跟我們現在的學習模式不太一樣,因此光是要學習"如何學傳統技藝文化"就是門藝術了呢。


在蘭嶼郵差簡偉駿的筆下,可以看見部落裡隨著人口老化、人力流失、還有外島的各種不便,因此作者不僅僅是單純的郵差,常常是需要深入當地居民的生活,有時更是他們跟公家單位的連線、或是與詐騙之間的防線。 另外也感受到蘭嶼居民的單純,還有各種令人不知道該笑還是該搖頭的固執,例如似乎還在很多原住民部落相當普遍的大量飲酒文化,(從閱讀得來的印象,實際沒接觸不清楚@@),對上了年紀的居民來說對健康實在是很大的侵害,只是,一時半刻外人也改變不了長年的生活習慣。

 

這本書裡我最喜歡的作者學習達悟族特有的相關文化的部分,那些一般人都有印象的特定畫面: 曬乾中的飛魚、岸邊鮮豔紅色線條的拼板舟......等等變得更有意義。而當地的居民是怎樣慎重地看待他們的盛事、又怎樣慢慢接納教導他們的蘭嶼女婿,這期間的互動以及作者自己那種期待興奮的心境,讓讀者閱讀時也覺得很有趣。  另外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有關蘭嶼有喪事的片段,整個村一起停止下來對喪家表示敬意,這樣濃濃人情味是習慣都會節奏的我無法想像的溫情。

 

寶瓶文化的Vision系列真的很多好看的書,例如大師兄的系列"你好,我是接體員"、"比句點更悲傷",還有轉做火葬場的"火來了,快跑"; 用文學敘述國中開始辛苦生活的"偽魚販指南";前言情小說作家轉做洗車業的"洗車人家"、或是貼近工地的"做工的人",都滿值得閱讀收藏的。

 

arrow
arrow

    人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